近日,西北政法大学在2025届毕业生即将踏上新征程之际,特别筹划了“包饺子送骄子”温馨活动,以一场弥漫着人间烟火与人文气息的仪式,为毕业生营造了一个充满暖意、别具意义的告别瞬间。 舌尖上的祝福 一盘饺子,一份心意;一句祝福,一生牵挂。7月2日,学校食堂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等校领导与众多教职员工纷纷挽起衣袖,化身“家人”,为即将离家的“骄子”们亲手包制承载着浓浓祝福的“骄子饺”。 “看着书记、校长和老师们那么认真地擀皮、包馅,那份专注和用心,就像家里长辈在为我打点行囊。”即将前往基层法院工作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毕业生李哲涵眼含热泪说,“这盘饺子,包进去的不只是青春的回忆,更融入了师长对我们平安顺遂、前程锦绣的深情期盼。” 毕业生们凭学校特制的“骄子券”,领取这份独一无二的临别祝福。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在手中,暖意在心头蔓延。“咬一口饺子,熟悉的味道瞬间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了大一刚入校时的迎新饺子宴。”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付佳动情地说,“四年轮回,起点和终点都是饺子,这份圆满感特别奇妙,也格外珍贵。这顿满载祝福的‘送行饺’,是母校给我们最暖心、最‘家’的告别礼。” 围桌共话,情谊绵长“出锅喽!”师生们围坐一堂,品尝着刚出锅的饺子,亲切话别。赵万东勉励大家牢记“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在未来的岗位上勇担使命,并祝愿大家前程似锦,平安喜乐。 一盘盘蒸腾着热气的饺子,此刻已超越美食本身,化作校园记忆的温暖载体、家国担当的重量寄托,是母校对学子“热气常存、初心不改”的永恒期许。 “和老师们像家人一样围坐吃饺子、话前程,听他们分享人生经验,那份亲近感驱散了很多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经济法学院任美乐分享道,“老师们的殷切嘱托,让我深深感受到,无论走多远,母校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和温暖的家园。” 心声烙印,青春誓言 活动现场设立的留言墙,成为毕业生们抒发心声的园地,写满了对母校的依恋和对未来的豪情: “这里有我四年的青春印迹!愿和母校一起越来越好!” “此去星辰大海,定不负母校栽培!” “带着‘骄子饺’的福气,勇敢奔赴下一场山海!” …… “在留言墙上写下‘前程似锦’时,手都在微微颤抖。”即将前往新疆喀什工作的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白燕说,“饺子的暖意,师长的厚望,都给了我莫大的勇气。选择边疆,是希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微光,带着这份祝福前行,我的内心无比踏实。” 随着《西北政法大学校歌》的旋律缓缓落下,毕业生们即将启程奔赴四方。母校寄望他们秉持自强不息的韧劲、求是崇真的风骨、敢闯善创的勇气、大美大爱的情怀,无惧风雨、不负韶华,在新时代的浩荡征程中续写荣光!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通讯员 张佼 【华商头条】送行饺子暖骄子!西北政法大学温情送别2025届毕业生 https://www.huashangtop.com/topi/1/387078.html
2025-07-04“俗话说‘出门饺子回家面’。孩子们,我们真心希望你们有空,常回家看看。”7月2日,西北政法大学在长安校区和雁塔校区同步开展“包饺子送骄子”活动,教职工们和毕业生通过包饺子、吃饺子,为即将离校踏上新征程的毕业生们送上“家”味满满的告别礼,祝学子们前程似锦。 师生一起动手,包饺子。 当天中午,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食堂充满了温馨喜庆的气息,相关校领导与众多教职员工纷纷挽起衣袖,像“家人”一样,为即将离家的“骄子”们包着承载着浓浓祝福的“骄子饺”。每一个饱满的饺子都凝聚着家人对远行者浓浓的牵挂与祝福。凭学校特制的“骄子券”,每一位毕业生都可以领取这份独一无二的临别祝福。 老师包的饺子很漂亮,一位学生忍不住想“咬一口”。 “饺子出锅喽!”伴随冒热气的饺子被端上桌,师生们围坐一起边吃饺子,边亲切话别。校领导和老师们勉励毕业生,要牢记“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勇担使命,祝学子们踏实走好每一步,平安喜乐,前程似锦。 “看着老师们认真地擀皮、包馅,那份专注和用心,就像家里长辈在为我整理行囊。”即将前往基层法院工作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毕业生李哲涵感动地说,这盘饺子包进去的有青春回忆,也有师长对大家平安顺遂、前程锦绣的深情期盼。 师生们围坐一起,开心吃饺子。 “咬一口饺子,熟悉的味道瞬间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了大一刚入校时的迎新饺子宴。”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付佳动情地说,四年本科生涯,起点和终点都是饺子。这份圆满感特别奇妙,也格外珍贵。 “和老师们像家人一样围坐吃饺子、话前程,听他们分享人生经验,那份亲近感驱散了很多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经济法学院毕业生任美乐说:“老师们的殷切嘱托,让我深深感受到,无论走多远,母校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和温暖的家园。” 活动现场设立的留言墙,是毕业生们抒发心声的园地,上面写满了学子们对母校的依恋和对未来的豪情:“这里有我四年的青春印迹!愿母校越来越好”“此去星辰大海,定不负母校栽培”…… “带着‘骄子饺’的祝福,勇敢奔赴下一场山海!”即将前往新疆喀什工作的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白燕说:“饺子的暖意,师长的厚望,都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带着这份祝福奔赴边疆,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微光,让我的内心无比踏实。”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娜 通讯员 张佼 图/西北政法大学供图 【西安新闻网】“包饺子送骄子”开启人生新征程 西北政法大学别样祝福送给毕业生 https://qf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1771/7162554.html?isShare=true&xyt=1751550897519 【西安发布】“包饺子送骄子”开启人生新征程 西北政法大学别样祝福送给毕业生 https://xafb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04/7162529.html?isShare=true
2025-07-04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刘瑞湘)6月28日—29日,第七届“长安与罗马两个文明的相遇‘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来自西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新疆政法学院,以及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圣彼得堡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布雷西亚大学、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大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四十余所高校相关专家学者,聚焦“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围绕“一带一路”的“历史与文化”“原则与规则”“民商法的理论与实践”“万民法和国际法”“环境”“经济”与“科技”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和“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与会学者提出,营商环境的优劣水平决定了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中国高水平开放格局的形成,不仅仅是靠将资本“引进来”、通过国际贸易“走出去”实现的,更是通过“一带一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中国经验。我们要发挥数字技术在营商环境涉及的各个要素、环境中的作用,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提升法律服务的“智”量,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国际竞争力,以法治营商为基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稳积跬步而行万里,让创业者更切实地体认到,投资“一带一路”就是选择了更好的未来。会议现场展示了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围绕相关领域开展专项研究,重点研究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问题,并承担政策咨询、智库报告编制等职能 ,定期发布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协助政府部门优化政策设计,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合规建议与争议解决方案。开幕式上,“‘一带一路’营商环境法治研究”丛书揭幕。 本次会议由西北政法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新疆政法学院主办,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亚欧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等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网】关注“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7/t20250702_5884304.shtml?_refluxos=a10
2025-07-03近日,来自意大利、俄罗斯、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中国同行共聚西安,围绕“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开展学术交流。 【丝路新周刊】多国专家齐聚西安 共探 “一带一路”沿线营商环境与法律纠纷解决 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614697?1751380899693=
2025-07-022025年6月28日—29日,第七届“长安与罗马两个文明的相遇‘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办。 本次会议由西北政法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新疆政法学院主办,西北政法大学 “一带一路” 营商环境研究院、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亚欧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等承办。 会议现场展示了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 “一带一路营商环境法治研究”丛书成果揭开帷幕。 主题发言阶段,专家学者们围绕“一带一路”的历史与文化、原则与规则、民商法的理论与实践、万民法和国际法、环境、经济与科技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长安与罗马 两个文明的相遇‘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有来自西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新疆政法学院、以及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圣彼得堡高等经济学院、布雷西亚大学、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大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四十余所知名高校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生300余人参加会议。 【起点新闻】第七届“长安与罗马 两个文明的相遇‘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 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614549?1751380877115=
2025-07-026月28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法治论坛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法治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了全国经济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实务人士代表共计200余人,共同围绕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法治保障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和《法律科学》编辑部联合承办。为确保研讨的全面性与深入性,会议精心设置了主旨发言环节以及经济法基础理论创新、金融财税法律保障、市场监管法治、网络监管与数字法治等四个分论坛,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平台。 开幕式上,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副校长赵全宇,中国人民大学朱大旗教授,《法律科学》编辑部马治选副主编等嘉宾出席并发表致辞。他们纷纷强调了在当前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加强经济法治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会议成果寄予厚望。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史际春教授、徐孟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王晓烨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会长河山,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强力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朱大旗教授等知名学者依次登台。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经济法治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见解,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倪楠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及主旨发言环节。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经济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务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也为推动我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合作,共同为我国经济法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群众新闻网】第二十届中国经济法治论坛暨相关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https://www.sxdaily.com.cn/2025-06/28/content_11230541.html#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2025-07-01本报记者 苏欣雨 霍海澎 访谈嘉宾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褚宸舸 陕西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 王龙 陕西省戒毒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 尚武 2025年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为提高公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本报特邀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相关负责人和高校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毒品的危害,以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记者:经过多年宣传教育和严厉打击,吸毒会成瘾众所周知。但是,吸毒的危害绝不仅仅是成瘾。请概述其危害,以及如何做好防范? 褚宸舸: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从个人角度来看,吸毒成瘾属于复发性的脑病,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会导致人格扭曲,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或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从家庭角度来看,吸毒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庭功能受损。从社会角度来看,吸毒败坏社会风气和公序良俗,会消耗巨额社会财富,易导致肇事肇祸,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防范毒品,首先,要筑牢自我防线。个人是抵御毒品侵蚀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口。因此,每个人都应强化对毒品伪装性的辨识能力,坚决拒绝陌生人递送的不明饮品、香烟等。其次,要建立健康的情绪疏导机制。吸毒行为极易由“缓解焦虑”产生,个人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可有效降低成瘾风险。最后,要树立“拒绝第一口”的底线意识。吸毒的口子一旦打开,想要收住非常困难。 记者:我们知道,禁毒领域的“暗战”是非常隐蔽而激烈的。请问当前我省毒品犯罪呈现哪些新趋势,打击毒品犯罪面临哪些新挑战? 王龙:通过长期高压严打、综合治理,全省毒情形势总体可控。但受国际毒潮泛滥大环境影响,省内禁毒斗争形势依然复杂,毒品违法犯罪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是毒品滥用结构更加复杂。毒品滥用种类由传统的海洛因、冰毒向更易获取、价格更低、效果相似的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成瘾性物质转变,大麻及大麻制品、合成大麻素、“笑气”、丁烷等滥用问题明显增多。二是制贩毒活动日趋隐蔽。“互联网+电子支付+物流寄递”等非接触式毒品犯罪方式已成新常态。同时,个别具有生物化工背景的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非法研制生产非列管成瘾性物质,对缉毒侦查工作提出新挑战。 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零容忍”,深入开展“清源断流”行动,对毒品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力求斩链断根、除恶务尽。 记者:吸毒成瘾是吸毒人员戒毒面临的最大挑战,战胜毒瘾靠什么? 尚武:吸毒者要戒除毒瘾,除了要进行生理脱毒,还要给予心理干预,消除其心理依赖。同时,需要家庭关怀和社会帮扶。因此,戒除毒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吸毒者自身要有顽强的意志力,还需有社会各方的通力协作。因此,我想要告诉大家:远离毒品,永远别碰第一口。毒品没有“侥幸”,一次尝试就会毁掉一生。战胜毒瘾不是只有意志力就可以,戒毒之路异常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认清危害,远离毒品。 记者:现在毒品的伪装性和诱惑性更强,青少年应该如何预防和抵制毒品? 尚武:毒品是全球性公害,青少年是毒品预防的重点人群。青少年因其好奇心强、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成为毒品的受害者。因此,青少年要主动通过课堂、禁毒宣传、官方媒体等学习毒品知识,了解毒品的种类、危害和成瘾机制,特别是对以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第三代毒品的伪装性、迷惑性加强学习掌握。不要轻信“吸毒减肥”“偶尔吸无妨”等谎言,不要搭理“毒品能治病”“免费请你吸”等鬼话,不被“潮流体验”的“画皮”所迷惑。家庭要织密监护网络,父母的榜样作用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家长要掌握吸毒行为的一些特点,及早发现和干预。如发现青少年吸毒或出现药物滥用行为,可寻找专业机构进行正确戒治。 记者:禁毒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广泛配合和大力支持。在防范打击毒品犯罪方面,公安机关等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还需要做好哪些“功课”? 褚宸舸: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做好禁毒工作,要构建法治化缉毒防控体系。公安机关应当建立跨部门禁毒大数据平台。行政部门应当落实全链条监管,严格管理精麻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法院、检察院要深化行刑衔接与量刑规范化。各级党委需统筹禁毒社会工作队伍,提供专业干预服务。社区须建立宣教执法联防网络,强化娱乐场所监管。社会各界应激活专业化协同力量,尤其是群团、社会组织要加强宣教。唯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打好打赢禁毒人民战争。 【陕西日报】如何防范毒品?记者对话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06/26/content_910780.html
2025-06-27陕西2024年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598起 缴获各类毒品610.4千克 毒品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种类、危害? 禁毒战线上的工作者有着怎样的故事? 华商报推出专题报道 毒品 会被披上各种诱人外衣 一旦吸食毒品 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被极大摧残 疾病与死亡也会接踵而至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 远离毒品是对自己的爱护 也是对缉毒警察的保护! 数据 2024年陕西省破获毒品刑事案件598起 缴获各类毒品610.4千克 6月25日上午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禁毒委副主任兼禁毒办主任、省公安厅副厅长李向阳,陕西省禁毒办副主任、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王龙,陕西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政委杨建云出席,通报2024年陕西省禁毒工作有关情况。 李向阳介绍,2024年以来,全省各级禁毒部门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零容忍”,深入推进“清源断流-2024”行动,部署开展麻精药品和“上头电子烟”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全年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598起,侦破部级毒品目标案件15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190人、缴获各类毒品610.4千克。 此外,还对11.4万名社会面吸毒人员开展核查,落实风险分类评估及管控措施,对高风险吸毒人员落实属地责任,切实摸清底数、掌握现状。加强吸毒人员异地管控,重要节点每日通报脱失漏管吸毒人员清理情况,实现“动态清零”。持续开展“毒驾”治理,对吸毒人员持有驾驶证情况进行核查比对,向交警部门推送962条吸毒人员信息,依法注销驾驶证93本。进一步规范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三年戒断未复吸人员同比上升8.96%,全年查获吸毒人员1665人次,新发现吸毒人员数同比下降19.54%,现有35岁以下吸毒人员数同比下降43.15%,全省未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 近年来,通过长期高压严打、综合治理,全省毒情形势总体可控,但受国际毒潮泛滥大环境影响,省内禁毒斗争形势依然复杂,毒品违法犯罪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是毒品滥用结构更加复杂。毒品滥用种类由传统的海洛因、冰毒向更易获取、价格更低、效果相似的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成瘾性物质转变,大麻及大麻制品、合成大麻素、“笑气”、丁烷等滥用问题明显增多。二是隐性吸毒人员和脱失漏管人员潜在肇事肇祸风险依然存在。三是制贩毒活动日趋隐蔽。“互联网+电子支付+物流寄递”等非接触式毒品犯罪方式已成新常态。同时,个别具有生物化工背景的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非法研制生产非列管成瘾性物质,对缉毒侦查工作提出新挑战。 下一步,全省各级禁毒部门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压紧压实责任,主动担当作为,扎实做好禁毒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具有陕西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卿荣波 溯源 毒品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 新型毒品伪装成“电子烟油”“饮料”等 记者专访西北政法大学禁毒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褚宸舸 毒品是怎么产生、流传的?有哪些种类、危害?有哪些有效的戒毒手段?我国对吸毒、贩毒行为的法律惩处有哪些?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专访了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禁毒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褚宸舸。 毒品成瘾的核心在于其劫持了人脑的“奖赏系统” 华商报:目前常见毒品有哪些?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有何区别? 褚宸舸:当前常见毒品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传统毒品包括海洛因可卡因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第二类合成毒品如冰毒摇头丸等化学制剂,第三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俗称实验室毒品,是人工改造化学结构制成的策划药,具有更强致幻麻醉效果。 新型毒品,像合成大麻素“上头电子烟”、笑气、伪装成电子烟的毒品等,与传统毒品相比区别很大。首先,它们大多是化学合成的,常伪装成电子烟油、小钢瓶、饮料等日常东西,特别隐蔽;其次,它们伤身又伤脑,吸了容易让人极度兴奋、产生幻觉或者昏沉,精神依赖强,更容易引发暴力或自残。它们常打着“时尚”“无害”的幌子在娱乐场所出现,更容易诱惑年轻人上当。 华商报:毒品的危害是什么?成瘾的生理与心理原理是什么? 褚宸舸:对于个人,吸毒成瘾属于复发性的脑病,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人格扭曲,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或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对于家庭,吸毒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庭功能退化和破裂。对于社会,消耗巨额社会财富,易导致肇事肇祸,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毒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干扰大脑正常的神经递质功能,短期内产生强烈欣快感或幻觉,但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认知功能下降及精神障碍。长期滥用会引发脑部病理性改变,形成强烈的生理依赖和心理渴求,并伴随耐受性增加。同时,毒品全面损害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摧毁免疫系统,显著增加罹患各类重症及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最终导致劳动能力丧失与生命缩短。 毒品成瘾的核心在于其劫持了人脑的“奖赏系统”。生理上,长期吸毒导致神经适应性改变,形成耐受性和强烈的生理依赖;心理上,毒品创造病理性记忆,引发强迫性觅药行为,使人明知有害却无法自控,最终发展为一种慢性脑疾病。 上海“万国禁烟会”是人类共同应对毒品的起点 华商报:毒品最早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毒品从古至今的流传史。 褚宸舸:毒品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人类对野生植物的药用探索,地中海东部山区的罂粟被古埃及和古希腊用于镇痛。唐代阿拉伯商人经丝绸之路将罂粟制品“底也伽”传入中国作药用。明代万历年间,鸦片吸食法从东南亚传入,从皇室扩散至民间形成滥用。18世纪英国为平衡贸易逆差,系统性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鸦片战争。 20世纪化学的突破催生了新型毒品。1806年德国提纯吗啡,1874年英国合成海洛因,二者通过皮下注射加速传播。20世纪进入合成毒品时代,安非他命、冰毒相继出现,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建立毒品工厂强迫种植罂粟。现代毒品以化学合成为主导,形成“植物提取—化学提纯—人工合成”的演变链条,无需天然植物即可隐秘制造,极大改变毒品生态。 中、美、英、法、德、日等13国代表(共41人)召开的“万国禁烟会”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国际禁毒会议,于1909年2月1日至26日在上海外滩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召开。此次会议标志着全球联合禁毒的开端,对国际禁毒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既是中华民族抗争毒祸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共同应对毒品威胁的起点。 家长应明确限制子女出入高危场所 华商报:哪些群体是染毒高危人群? 褚宸舸:吸毒的高危人群是指容易沾染毒品的重点人群。在我国,容易沾染毒品的重点人群,从年龄来分,以青少年为主;从职业来分,以无业人员、个体户和流动人口居多;从层次来分,文化素质低的占多数。 华商报:公众如何警惕境外毒品渗透? 褚宸舸:第一,甲基苯丙胺等合成毒品制造增加,且海上贩毒路线扩展;金三角地区成为合成毒品核心产地;第二,犯罪组织与武装团体融合,利用特殊经济区掩护在线诈骗、野生动物贩运及毒品走私,导致毒品价格下降但危害加剧;第三,新型合成类药物如尼太类在欧美扩散,替代海洛因引发过量死亡风险。 华商报:家长如何发现青少年涉毒征兆?如何有效沟通预防? 褚宸舸:家长需警惕青少年涉毒的身体信号,例如突然出现瞳孔异常放大、体重快速下降或衣物沾染不明药物气味;同时关注行为异常,包括无故频繁缺课、学习成绩断崖式下滑、社交孤立或刻意回避新朋友介绍;物品线索如大额资金去向成谜、房间出现特殊异味物品及改装的电子烟具都需高度重视。 家长应以身作则坚持健康生活,明确限制子女出入高危场所并鼓励参与体育锻炼。一旦发现实证必须立即联系学校与禁毒专业机构联动介入。 华商报:社区、医疗机构在毒品预防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褚宸舸:社区层面通过凝聚居民共识抵制不良文化侵袭,依托公序良俗约束高危行为,并建立“无毒社区”防控体系,联合警务、学校阻断毒品流通渠道。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分层开展教育。 医疗机构则提供专业支撑,包括在社区诊所展示麻精药品危害宣传资料,开展心理健康筛查与成瘾早期干预,并为戒毒者提供科学康复服务。二者协同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预防—发现—治疗”闭环。 要打通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衔接环节 华商报:发现涉毒线索时,公众该如何举报?如何保护自身安全? 褚宸舸:公众发现涉毒线索时应立即远离现场确保安全,避免惊动嫌疑人或触碰可疑物品。可拨打110报警或联系属地禁毒专线,清晰说明时间地点、人员特征及物品细节。举报时申请匿名保护,若涉及熟人可先告知家属劝导,学生群体优先联系学校保卫处。公共场所遇涉毒行为可借故离开后报警,发现制毒窝点重点记录异常用电、刺激性气味。 华商报:目前有哪些有效的戒毒手段? 褚宸舸:我国有效的戒毒手段包括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和自愿戒毒四类。 华商报:戒毒后复吸率高,如何提高长期康复成功率? 褚宸舸:首先,要强化社区康复执行力度,通过定期检测、专业心理干预切断复吸诱因,严格落实人员动态管控。其次,发动家庭社区力量,家人配合监督预警,禁毒社工开展结对帮教,形成持续关怀网络。医疗系统需深度参与,发展政府购买戒毒医疗服务机制,对高风险人员实施延伸照管。最后,要打通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衔接环节,健全档案移交、报到监督等制度,确保戒毒人员始终处于支持体系覆盖中。 贩毒无论数量多少 均追究刑事责任 华商报:我国对吸毒、贩毒行为的法律惩处有哪些? 褚宸舸:吸毒者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十日以上十五日拘留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成瘾者需接受社区戒毒或强制隔离戒毒。贩毒构成刑事犯罪,无论数量多少均追究刑事责任,贩卖海洛因或冰毒50克以上最高可判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其他犯罪如非法持有或容留吸毒视情节判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附加吊销驾照等限制措施。 华商报:药物滥用与吸毒的界限在哪里? 褚宸舸:药物滥用与吸毒的法律界限主要取决于使用目的和行为特征。合法医疗用途的药品在医生指导下按剂量使用属于正当治疗,但若为追求精神刺激或快感而自行滥用具有依赖性的药物(如含可待因止咳水、曲马多等),即构成吸毒行为。具体界限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使用目的为非医疗需求,二是持续强迫性自行摄取且无节制,三是改变用药方式或超剂量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西安 全省首家引入社会化接送服务 实现全部社区康复人员闭环管理 6月25日上午,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禁毒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西安市禁毒委常务副主任、禁毒办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张炜,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高向前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22年7月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以来,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西安市成功入围国家禁毒办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张炜介绍,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禁毒工作锚定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目标,厉行禁毒方针,强化七个注重抓创建,坚持“打防管控宣”多措并举,不断构建四级联动、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禁毒工作新格局。 其中,在打击方面坚持以公安“清源断流2024”为牵引,捆绑作战、条线统筹、多部门协作,全年共发起集群战役5起、部省目标案件29起,破获案件61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22人,查处吸毒人员3136人,缴获各类毒品约268千克,形成强烈震慑;管理方面,坚持管服一体长效机制,全省首家引入社会化接送服务,实现全部社区康复人员闭环管理,全面建成13+2个区县级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建成镇、街办社戒社康标准化办公室,孵化推出未央、雁塔、新城区自强路街办等一批社戒社康先进典型,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宣传方面,打造禁毒宣传矩阵,市级和新城区共建的市禁毒教育宣传基地即将开馆,市禁毒主题公园、莲湖区禁毒主题公园已向市民开放,全年组织开展“乐跑长安”“无毒正青春”等大型活动1000余场,实施青少年“绿色校园计划”,组织“禁毒网络微课堂”禁毒短视频展播等系列活动,依托融媒+禁毒宣传阵地,同步开展禁毒宣教1500余场,受众五千万人次,2024年我市在第三方评估中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覆盖率达99.39%。 记者会上获悉,近年来全市毒情形势持续向好,总体稳定可控。全市登记吸毒人员中,现有吸毒人员占比持续下降、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占比逐步扩大。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 【华商报】【华商头条】记者专访西北政法大学禁毒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褚宸舸 http://ehsb.hspress.net/shtml/hsb/20250626/725142.shtml 【华商头条】记者专访西北政法大学禁毒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褚宸舸 https://www.huashangtop.com/topi/1/386019.html
2025-06-27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佼 记者 冯丽)近日,一堂特殊的“大思政课”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火热进行。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示范活动,以“知行合一问道智造 经世致用铸魂育人”为主题,师生代表走出校园,深入中国重卡制造业领军企业——陕汽控股,在产业脉搏中感知时代精神,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 在陕汽控股展厅,厚重的历史展品与炫目的多媒体互动交织,师生们沿着企业发展的时间轴,触摸中国民族工业从艰苦创业到创新引领的壮阔征程。当一件件见证峥嵘岁月的实物和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场景共同呈现时,师生们深刻领悟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创新驱动、追求卓越”的澎湃动力。 “展厅里那些斑驳的老设备和现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形成鲜明对比,让我真切理解了什么是‘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伍莎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一代代建设者的拼搏与坚守,“这份精神财富是思政课最生动的注脚”。 “伟大的成就背后是伟大的精神。”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燕福民聚焦价值转化,“作为新闻人和教育者,我们的使命在于将这些蕴含在‘大国重器’‘工匠精神’中的‘硬核’价值,转化为有温度、能共情、易传播的生动叙事,赋予思政教育更强大的感召力与渗透力。” “当青年学生亲眼目睹了理论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精神如何凝聚成力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和冲击力,是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表示。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将课堂延伸到企业一线,让思政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陕汽车间轰鸣的生产线,成为诠释“大国工匠”精神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生动教材。这正是西北政法大学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创新实践——以行求知,以知促行,在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深度融合中,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当天,西北政法大学“大思政课”育人实践基地、全媒体人才实训基地在陕汽控股正式挂牌成立。据悉,近年来,学校积极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通过构建涵盖红色文化、法治实践、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多领域的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红色法治研习之旅”等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品牌,构筑起知与行融合、校内外联动的立体育人体系,使得青年学子将爱国志、报国情融入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青春实践蔚然成风。 作者:张佼 冯丽 【中国教育新闻网】触摸“自力更生”的时代脉动——西北政法大学师生在陕汽探寻“知行合一”育人密码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506/t20250624_2111362064.html
2025-06-25中国青年网讯近日,由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课”示范活动深入中国重卡制造业领军企业——陕汽控股,带领师生在产业脉搏中感知时代发展,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 西北政法大学“大思政课”育人实践基地挂牌。西北政法大学供图 活动伊始,在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下,西北政法大学“大思政课”育人实践基地、全媒体人才实训基地在陕汽控股正式挂牌成立,为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奠定基础。 西北政法大学师生参观陕汽集团,在产业脉搏中感知时代发展。西北政法大学供图 在陕汽控股展厅,师生们沿着企业发展的时间轴,触摸中国民族工业从艰苦创业到创新引领的壮阔征程。当一件件见证峥嵘岁月的实物和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场景共同呈现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大家心中怦然涌动。 “展厅里那些斑驳的老设备和现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形成鲜明对比,让我真切理解了什么是‘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比书本上的文字更直观、更震撼!”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伍莎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一代代建设者的拼搏与坚守,“这份精神财富是思政课最生动的注脚”。 “伟大的成就背后是伟大的精神。”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长燕福民聚焦价值转化坦言:“作为新闻人和教育者,我们的使命在于将这些蕴含在‘大国重器’‘工匠精神’中的‘硬核’价值,转化为有温度、能共情、易传播的生动叙事,赋予思政教育更强大的感召力与渗透力。” “当青年学生亲眼看到理论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精神如何凝聚成力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和冲击力,是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军政表示,将认真总结这次“行走”的经验,将其融入日常教学,让思政课更加“活”起来、“实”起来。 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积极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通过构建涵盖红色文化、法治实践、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多领域的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红色法治研习之旅”等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品牌,构筑起知与行融合、校内外联动的立体育人体系,使得青年学子将爱国志、报国情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张佼) 【中国青年网】【青春华章·向西而歌】西法大师生在陕汽探寻“知行合一”育人密码 http://df.youth.cn/dfzl/202506/t20250624_16078354.htm
2025-06-25近日,来自意大利、俄罗斯、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中国同行共聚西安,围绕“一带一路”上的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开展学术交流。 【丝路新周刊】多国专家齐聚西安 共探 “一带一路”沿线营商环境与法律纠纷解决 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614697?1751380899693=
Since 1999, a Philippine military vessel built during World War II has been grounded at the Ren'ai Jiao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 says that by doing so, the Philippines gravely violated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What is the vessel? And why it is there? CGTN reporter Zheng Yibing explains. 【中国国际电视台】我校潘俊武教授接受CGTN采访 解析仁爱礁争端法律实质 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6-19/Dark-side-of-the-grounded-Philippine-ship-1EkvduLK8j6/p.html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在2025届毕业生即将踏上新征程之际,特别筹划了“包饺子送骄子”温馨活动,以一场弥漫着人间烟火与人文气息的仪式,为毕业生营造了一个充满暖意、别具意义的告别瞬间。 舌尖上的祝福 一盘饺子,一份心意;一句祝福,一生牵挂。7月2日,学校食堂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等校领导与众多教职员工纷纷挽起衣袖,化身“家人”,为即将离家的“骄子”们亲手包制承载着浓浓祝福的“骄子饺”。 “看着书记、校长和老师们那么认真地擀皮、包馅,那份专注和用心,就像家里长辈在为我打点行囊。”即将前往基层法院工作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毕业生李哲涵眼含热泪说,“这盘饺子,包进去的不只是青春的回忆,更融入了师长对我们平安顺遂、前程锦绣的深情期盼。” 毕业生们凭学校特制的“骄子券”,领取这份独一无二的临别祝福。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在手中,暖意在心头蔓延。“咬一口饺子,熟悉的味道瞬间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了大一刚入校时的迎新饺子宴。”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付佳动情地说,“四年轮回,起点和终点都是饺子,这份圆满感特别奇妙,也格外珍贵。这顿满载祝福的‘送行饺’,是母校给我们最暖心、最‘家’的告别礼。” 围桌共话,情谊绵长“出锅喽!”师生们围坐一堂,品尝着刚出锅的饺子,亲切话别。赵万东勉励大家牢记“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在未来的岗位上勇担使命,并祝愿大家前程似锦,平安喜乐。 一盘盘蒸腾着热气的饺子,此刻已超越美食本身,化作校园记忆的温暖载体、家国担当的重量寄托,是母校对学子“热气常存、初心不改”的永恒期许。 “和老师们像家人一样围坐吃饺子、话前程,听他们分享人生经验,那份亲近感驱散了很多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经济法学院任美乐分享道,“老师们的殷切嘱托,让我深深感受到,无论走多远,母校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和温暖的家园。” 心声烙印,青春誓言 活动现场设立的留言墙,成为毕业生们抒发心声的园地,写满了对母校的依恋和对未来的豪情: “这里有我四年的青春印迹!愿和母校一起越来越好!” “此去星辰大海,定不负母校栽培!” “带着‘骄子饺’的福气,勇敢奔赴下一场山海!” …… “在留言墙上写下‘前程似锦’时,手都在微微颤抖。”即将前往新疆喀什工作的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白燕说,“饺子的暖意,师长的厚望,都给了我莫大的勇气。选择边疆,是希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微光,带着这份祝福前行,我的内心无比踏实。” 随着《西北政法大学校歌》的旋律缓缓落下,毕业生们即将启程奔赴四方。母校寄望他们秉持自强不息的韧劲、求是崇真的风骨、敢闯善创的勇气、大美大爱的情怀,无惧风雨、不负韶华,在新时代的浩荡征程中续写荣光!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通讯员 张佼 【华商头条】送行饺子暖骄子!西北政法大学温情送别2025届毕业生 https://www.huashangtop.com/topi/1/387078.html
6月13日上午,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成典礼暨西法大“法宝 AI 实训营”开营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隆重举行。这是继1月4日校企战略合作签约后,双方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 "技术研发 + 人才孵化" 双轮驱动的法律 AI 生态在西北地区正式落地,开启“技术赋能法律”的西北实践新纪元! 仪式开始,由北大法宝总监郭璐主持开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致辞。范校长全面肯定了北大法宝的法律专业性,内容丰富性,是国内法律数据库的先行者,与众多法学家均有深入合作,在当前的人工智能和AI领域也有众多创新。他提出,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为西法大的法学教育,法学科研,人才培养,及老师的课题研究都能起到深入的沟通合作机会。西法大图书馆与北大法宝的合作已有20年之久,希望未来能够更深入的利用北大法宝和人工智能开展科研工作和学习。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随后在致辞中指出,北大法宝西安分公司乔迁西北政法大学,成立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双方战略合作的载体,更是法律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西北实践基地,为区域法治建设与科技发展提供支撑。未来北大法宝将致力于从“搭建法律科技实践平台,培养懂法律、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推动产学研融合,与服务法治建设“三方面努力,持续加强校企合作,用技术赋能法治,用实践检验创新。致辞结束,范九利校长与赵晓海总经理共同为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剪彩揭牌,并与各位到场师生合影留念。 落成仪式后,西北政法大学“法宝AI实训营”开营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顺利举行。北大法宝赵晓海总经理做题为《大语言模型对法学的影响与法律人工智能应用实践》讲座,范校长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活动初始,北大法宝总监郭璐介绍西法大 “法宝AI实训营”安排,自5月起截至目前,已有298名同学加入到今年的线上AI特训活动,7月将继续随暑期学校开展实训活动,共同培养法律+科技复合型人才。北大法宝赵总结合其深厚的行业经验与北大法宝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北大法宝依托海量法治数据资源构建的完备智能体系,重点展示了其建设的法治知识图谱平台与大模型能力平台;并从法学教育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律知识工程的演进和法律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与未来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国际法律科技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在此背景下,法学领域迎来重塑机遇,但高校在有效利用大语言模型 ( LLM )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应对大语言模型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和与会老师同学详细阐释了北大法宝的见解。 至此,本次仪式完美落幕,各位师生和法宝同事共同见证了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与校企合作的深化,也感受到了法律与科技碰撞的无限可能! 【北大法宝】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成典礼暨西法大“法宝AI实训营”隆重举办 https://mp.weixin.qq.com/s/OMqisgqYlqrwzYSdQLm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