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季平致信西北政法大学等单位主办的“AI 时代的音乐版权:保护、创新与发展”主题研讨活动,倡议高度重视音乐原创,切实维护音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合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知识产权与音乐:感受知识产权的律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西北政法大学联合陕西省版权协会、陕西省电影家协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了本次主题研讨活动。陕西省版权协会理事长曹先觉、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黄献松、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昊亮等出席活动并致辞。赵季平艺术中心理事长刘志勇宣读了赵季平的致信。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党雷主持开幕式。 赵季平在致信中表示,如何借助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优秀音乐文化,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普及的当下,音乐家的权利认定、AI创作作品的可版权性等问题,亟需知识产权界和音乐界共同面对、及时予以立法和制度回应。倡议高度重视音乐原创,切实维护音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曹先觉在致辞中表示,保护音乐版权就是对音乐创作者辛勤劳动的尊重和认可,只有确保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才能激发他们持续创作的热情。良好的版权保护机制是音乐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它能够规范市场秩序,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音乐作品的传播和推广,推动音乐产业的繁荣。 黄献松表示,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赵季平先生为西部电影创作了大量耳熟能详的配乐,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力量。音乐版权保护绝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堆砌,也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创作者的经济利益,更是为了守护音乐艺术的纯粹性与独特性,守护每一位创作者倾注心血与情感所创造出的精神财富。 孙昊亮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音乐创作领域也不例外。AI作曲、AI编曲、AI生成音乐的涌现,既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版权保护带来了全新挑战:如何界定AI生成作品的权属?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原创者权益?如何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版权治理体系?这些问题都是当下最前沿的问题,关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西安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王泉以《AI生成音乐作品的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典型案例》为题,以“AI孙燕姿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提出AI音乐如果能体现人类的创造性贡献,同样可以构成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等观点。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焦和平以《AI合成音乐的版权风险及应对》为题,从AI合成音乐的版权挑战、制度困境、风险应对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剖析了AI音乐创作中的版权侵权风险、合理使用、虚拟声音侵权等问题,提出坚持非表达性使用标准、新增AI训练合理使用类型、扩大自然人歌手的表演者权范围等建议。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马波以《赵季平先生音乐版权保护现状与建议》为题,探讨了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音乐版权保护状况。他指出虽然大部分赵季平作品已进行版权登记,但在早期作品和小型室内作品的版权保护上仍存在遗漏,面临挑战。同时,赵季平的音乐作品在国际传播与保护上需依赖国际合作。为提升版权保护水平,建议完善版权登记、提高管理效率、打击版权侵权行为、完善法律保护、加强国际合作和提升版权教育宣传。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鲁甜以《人工智能时代数字音乐许可模式探究》为题,提出AI的引入为音乐创作、制作和传播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方式,音乐产业的利益分配格局面临重新调整,传统许可制度面临许可主体增加、海量数据需求、收益分配不平衡的挑战。建议通过建立专门的人工智能音乐版权集中许可机构、设立模式许可制度、完善数据训练的版权补偿金、构建“避风港+通知退出”的责任机制等方式应对相应困境。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张爱国主持圆桌论坛环节。神木市人民法院院长刘宝林博士、陕西尚文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萍、西安理工大学教授王宇红、西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龙井瑢、西安财经大学讲师余嘉傲等嘉宾围绕AI时代音乐版权的创新与发展展开热烈讨论。从司法实践到律师实务,从高校理论研究到不同学科观点交流,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大家共同为音乐版权在AI时代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探索如何在保护版权的基础上,激发音乐创作的新活力。 刘宝林从AI 时代陕北民歌的音乐版权保护面临的挑战展开探讨,陕北民歌面临原创性认定困难,整理者的权利边界模糊、知识产权归属确权不明确。提出从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法治保护;加强法学理论研究与实务合作、探索有效的版权保护路径,与理论界形成良性互动;深化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合作;发挥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中的重要作用,完善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证据审查认定规则四个方面对陕北民歌音乐版权进行保护。 王丽萍提出,需重新定义“作者”“独创性”等概念,明确AI生成内容的版权边界。开展国际协作,跨境版权纠纷需依赖统一标准(如WIPO的AI治理框架)。推进产业模式创新,升级版权交易平台,推动AI驱动的版权市场(如Musicoin)可实现实时交易与分成。通过“数据捐赠”鼓励版权方开放部分数据供AI训练,换取分成收益。关注独立音乐人、小众创作者的权益,避免AI加剧行业垄断。 王宇红认为人工智能音乐大模型数据训练中未经授权使用受著作权保护音乐作品和录音制品的性质问题采取侵权说的观点,合理使用抗辩不成立。她指出,做出实质性贡献的自然人应为人工智能生成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在算法设计、数据训练、内容输出、内容传播的全链条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的合力互动作用,进而合理确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边界和免责事由。 龙井榕提出,讨论关于表演者权是否扩大以保护原创利益的周全问题,仍然应该坚持邻接权小于或者说受限于作者权这一著作权法的基本逻辑范式,在扩展表演者权例如增加其声音权的问题上,仍然首先要考虑体系化协调的问题。关于AI在训练中对他人作品的使用是否构成合理使用的问题,当前观点纷纭,司法实践也不断反转,如何权衡多方利益是这一问题回答的关键,不可操之过急。 余嘉傲提出,AI生成音乐的主要版权困境在于对其作品独创性的认定和样本使用的合法性问题。在独创性表达方面,他认为语言模型的指令输入与需要谱曲填词的音乐创作具有本质区别,在否认人工智能作为主体的基础上,不能仅凭指令创作授予文生音乐作者以著作权;在样本使用方面,他结合度加文生视频侵权案,提出能够通过指令输出原始样本音乐的人工智能之主体可能侵犯原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来自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西安市法学会文化产业发展法律研究会的数十位理事,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责任编辑:王皓 杨帆 【群众新闻网】赵季平倡议:用好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音乐家合法权益 https://www.sxdaily.com.cn/2025-04/26/content_11154238.html#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2025-04-27【陕西日报】全国首个法治微短剧创作基地落户西北政法大学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04/26/content_905131.html
2025-04-27【新华网 陕西频道】http://sn.news.cn/20250425/f0f2bb37e1c34397843314b3c7fc579e/c.html 【人民教育】 http://www.msweekly.com/mobile/show.html?id=169977 【奋斗陕西】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97088011155309093/?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iid=0&utm_medium=toutiao_ios&share_token=E11FE8D4-545A-4576-88E9-50F8A084D952&req_id_new=20250425113327C6A35401A16AA2832287&wxshare_count=2&source=m_redirect&wid=1745715472639
2025-04-27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成东丽)4月18日,北京浩天(西安)律师事务所与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共建法律教学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暨专场招聘会在西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标志着浩天(西安)与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在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融合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赵全宇,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副院长肖新喜、副书记李恒等校方代表,以及浩天(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洁,管理委员会主任桂立奎、权益合伙人潘睿等律所成员共同出席,经济法学院团委书记王文主持活动。 当天,赵全宇副校长亲临招聘会现场指导工作,并与刘洁深入交流。交流过程中,刘洁向赵全宇副校长全面且细致地介绍了律所的组织架构、业务布局、团队建设等情况,并着重分享了律所近年来在知识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就。赵全宇副校长认真聆听并仔细翻阅相关资料后,对律所重视知识管理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赞许。 致辞环节,倪楠院长回顾了学院历史、介绍其发展现状,充分肯定浩天(西安)的专业与制度建设,期待双方携手开展法律实务活动,在法治人才培养上实现共赢。刘洁表示,浩天西安自成立便致力于打造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已在多个业务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此次共建实践基地,将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浩天西安将会全力为政法学子提供优质实习环境与专业指导,也希望借助学院专家、教授的专业力量推动律所发展。 随后,倪楠院长与刘洁共同为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实践基地” 揭牌。肖新喜副院长与桂立奎主任签署《院校合作协议书》,双方就学生实习、理论研讨、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达成合作协议,确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潘睿律师与王文书记为 “西北政法大学就业实习基地” 揭牌,标志着双方合作正式启航。 签约揭牌仪式后,双方围绕实践教学规划、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深入座谈。在合作背景与契机上,双方虽此前未合作,但均期望借此机会实现共同发展,并计划邀请法学实务专家共同开展培训提升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双方在对各自优势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合作原则,以期共同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对接问题,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后,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第二团总支书记李冬冬带领近80位应届毕业生前往浩天西安参观交流。浩天西安高级合伙人刘旭、管倩、李丹现场分享了在企业并购重组、金融与不良资产以及涉外领域的业务经验,青年律师白毅也讲述了自己执业过程中的成长经历,为大家带来一场实用的分享会。 此次签约、揭牌仪式暨专场招聘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浩天西安律师事务所与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的合作。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建立长效机制,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法律人才,助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迈向新高度。 【三秦网】浩天(西安)律师事务所与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共建实践基地,开启法学教育与实务融合新篇章:https://www.sanqin.com/2025-04/19/content_11144659.html
2025-04-254月22日,西北政法大学纪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协调小组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清廉校园建设推进会,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工作。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再次学习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围绕学校《2025年纪检监察巡察工作要点》就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了通报和部署。学校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工部、校团委、财务处等结合本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清廉校园建设任务情况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和清廉校园建设工作是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三会合一”形式召开相关工作会议,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文减会要求的具体实践。 会议强调,要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政治定力,深刻认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意义,着力推动完善校内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制度机制,确保监督链条无缝衔接,监督效应持续释放。要强化党风廉政宣传意识,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坚持聚焦工作实际,及时跟进报道营造浓厚氛围,确保以更实举措推动清正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要强化文化浸润,加强协同联动,树立清廉校园建设“一盘棋”思想,坚持共同发力、持续发力,以扎实举措把“西法大”品牌叫响,把清廉校园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会议要求,各责任单位要紧密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及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谋划好、落实好,努力以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清廉校园建设新突破,推动全校党风政风校风学风持续向上向好。(西北政法大学纪委) 【秦风网】西北政法大学: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https://www.qinfeng.gov.cn/info/2201/235853.htm
2025-04-23最是书香能致远,正是阅读好时光。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4月22日,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街道西北政法大学社区举办“书香润心田 阅读伴岁月 ”读书分享活动。 活动中,社区居民们围坐一起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方法,并向身边的居民推荐喜爱的文学作品,遇到大家产生共鸣的地方,大家还情不自禁地讨论起来,分享着各自读书的乐趣。在浓浓的书香中,大家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充实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通过活动开展,为辖区居民群众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有效推动全民阅读热潮,引导社区居民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今后,社区将持续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让书香浸润社区,以阅读传承文明。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赵彬 【华商网】108坊故事丨西北政法大学社区举办“书香润心田 阅读伴岁月”读书分享活动 https://www.huashangtop.com/topi/1/377788.html
2025-04-2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这项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基层政府应把基层治理作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联系实际,坚持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为主要抓手,探索高水平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的路径和方法,着力打造“分区域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信息支撑、多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努力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效能基层治理,使其在优化基层服务、创造高品质生活、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大意义。 一、建强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引领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建做得好,可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有助于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跨越多个层级、多个部门和多个主体以完成这项系统工程,这要求基层党组织发挥凝聚力和核心力,让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更具推动力、落实力。 一要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把党的领导植根基层,推动党组织高效融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以巩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为立足点,推动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各类社会群体,形成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的工作合力。基层党组织应担负起引领高效治理的社会责任,加强组织建设、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重点工作,通过设立专项攻坚组,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对基层党组织实行网格管理,以标准化建设提升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要构建党组织成员“生力军”队伍。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优、配强乡村两级党组织班子,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专业过硬。各乡镇的领导机构要安排专人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通过联点帮扶、示范支部帮带、组织集中培训等方式,积极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同时,组织部门应主动加强工作协调、监督和组织保障,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落实属地责任,做好上下衔接细化工作,促进基层组织中的成员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推进到位,建强基层党组织成员“生力军”队伍。 三要强化基层队伍“一盘棋”建设。基层队伍中的社区工作者、警务工作者作为基层治理的主要力量,应有高门槛、高标准以及明确的奖惩机制。对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工作者,要按期举行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案例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该群体基层党建、服务群众、信访维稳等工作能力。通过薪资待遇的奖惩机制和岗位选拔政策,打破发展瓶颈,以此激励社区工作者干得好、留得下、有奔头。 二、创新治理新机制,持续提升高品质生活新活力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效能,要从机制入手,为基层治理聚力、赋能、减负、增效,以更精细的组织体系、更健全完善的互联互通机制、更高标准严要求的组织建设,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治理机制,有效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要大力推进“党组织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员组织架构,将基层党建融入网格单元,将党员管理落实到网格中,以网格党建引领为民服务和社区治理。在网格化的分区域管理中,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事项,结合自身服务群众的内容,以政策宣讲、舆论引导、收集信息、化解矛盾、安全防范和便民服务等多类事项为清单,进行多网合一、资源整合。 二要切实提高“党建+服务”治理服务效能。社区党委要把党组织活动、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并设立社区党群便民服务站点,将公共区域建成开展党群活动、政务服务、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活动的功能区域,加大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完善自助服务设施设备。 三要统筹形成“同心圆”治理合力。要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群众参与治理的新模式,坚持民事民议,群策群力;坚持群防群治,推广楼栋网格化治理,组建志愿服务队巡街区、调纠纷、保稳定;坚持共建共享,通过民主协商制定社区或村规民约,将事务和权责细化为具体条目。实现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受益,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更多力量,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最大化。 三、增强工作实效性,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服务力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基层治理的落脚点,要通过健全的解决机制、完善的工作流程、信息化服务平台让基层问题更便捷快速地得到解决。同时,要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在各区域、部门、层级之间形成数据共享,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不便的问题。 一要调动基层治理主体积极性。明确主体结构和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根据不同治理主体的特点和情况分别施策。首先,要根据当地基层治理的结构和功能,界定好各自的权责分配,将权力下放到基层,制定“权责清单”,将重点和目标落实到基层治理主体上,科学精准地为基层治理赋权,给予基层足够的施展空间,充分激发基层治理主体自主开展创新服务的积极性。其次,要将基层党组织的权责范围明确落实到各支部和每一位党员,使其发挥好“红色引擎”的核心引领作用,将各类志愿服务机构、居民自治委员会等社会组织凝聚起来,共同参与治理。此外,要转变基层治理人员考核方式,优化基层治理组织的考核机制,通过合理的考核评优方式激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促使基层治理向高效能聚集。最后,要提供合理合法的社会治理平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基层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二要协调基层多样化治理方式。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和内容丰富多样,但治理方式要因地制宜,注重各方式之间的协同性。从法律法规的约束方面来看,依法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因此,要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的法律体系,依靠法律规范人民群众的行为。同时,要确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用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形成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法治氛围。基层执法者要做到秉公执法,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从村规民约的约束方面来看,要注重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动议、修订、表决、执行和监督都要遵守法律程序,同时其运用过程也要受到法律和公众的监督。从民主协商来看,民主协商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基层治理要做到与群众充分沟通交流,更好地实现上传下达、下情上报作用,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能。 三要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做好群众的“服务员”,坚持与时俱进、与科技同行,通过提高信息集成和智慧治理水平,让群众在便捷的数据管理下提升生活幸福感。要建立基层治理智慧指挥平台领导小组,通过打造智慧办公平台,将数字政务、数字化管理等系统信息资源与集应急指挥、党务服务等事项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相结合,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上传、快速转交、实时督办,以数字闭环工作体系实现基层治理高效化。同时,要将村镇、社区人员的信息纳入信息化指挥平台,让信息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一线。建立能够让群众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的小程序,将小程序与政务平台相连接,使群众能够直达平台快速反映问题,打造社会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格局,使科技成为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引擎。 【理响中国】徐鹏 王姝蓉: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可行路径:https://www.ccpph.com.cn/bwyc/202504/t20250422_380152.html
2025-04-224月20日,中国传媒沙龙(第五期)“跟着微短剧来学法”暨创作计划评价与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西安举行。百余名法学与传媒领域专家共聚西北政法大学,见证全国首个法治微短剧产学研平台的诞生。 在新媒体时代,微短剧正在成为普法宣传的重要工具。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在致辞中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始终坚持将法治宣传深度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庄严的审判》等一批师生原创话剧作品深受好评。此次“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评价与创作基地的成立将构建起集法律知识、传播规律与创意实践于一体的法治微短剧创新平台,产出更多优质作品,让法律知识以更加生动、易懂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让法治理念润物无声地浸入人心。 揭牌 西北政法大学供图 活动现场为“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评价与创作基地、“计算传播与数字社会治理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揭牌。其中,范九利与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孙江为西北政法大学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揭牌。据介绍,该实验室及研究院将持续整合学校内外法学、新闻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资源,探索AI剧本生成、虚拟庭审场景等技术应用,为普法宣传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与会专家围绕“让法治微短剧更好发挥普法效能”“用好微短剧,让普法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技术与创意如何赋能‘跟着微短剧去学法’”“主流媒体如何赋能‘跟着微短剧去学法’”等议题展开了4场圆桌对话,共谋普法效能提升新路径。 据悉,由国家广电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司法机关共同发起的“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于2024年8月启动,旨在通过微短剧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此次基地成立是西北政法大学探索以“学科融合、技术驱动”为核心的微短剧普法的重要尝试。 【西安发布】全国首个法治微短剧创作基地落户西北政法大学:https://xafb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04/7116039.html?isShare=true
2025-04-22【法治网】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5-04/21/content_9169867.html 【中国日报网】https://bj.chinadaily.com.cn/a/202504/21/WS6805d409a310e29a7c4aa566.html 【凤凰新闻】https://ishare.ifeng.com/c/s/v006y6c0bIcxTX6a9NGeERhVuD8Ao6VUBYj8j11uu-_Cy3BXjMm9mGHbSWdx7rh2PnqjmRHSdTAVJQwTClBJ3nZ0Lvw____?spss=np&recallChannel=searchResult&channelId=&aman=5becf8S121Af29U4e1Z8b3fcf4Mfe5f675ab81E914&gud=1z0290412y2791800X000f004
2025-04-21【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25/0421/c1006-40464644.html 【正义网】https://news.jcrb.com/jsxw/2025/202504/t20250421_6923579.html 【金台咨询】https://mbdlite.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urlext=%7B%22cuid%22%3A%22livNu_udv8_8iHifjPvjigPgH80wi2i5gavhi_8iSf0i8Hu20avw8gfr1OlcfHPjFb-mA%22%7D&_refluxos=i3&ruk=ZvSMFj64AhVCJm5NePZ6CQ&sid_for_share=&isBdboxFrom=1&pageType=1&rs=366035446&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411357500031403793%22,%22sourceFrom%22%3A%22search%22%7D
2025-04-21本报记者 苏欣雨 霍海澎 访谈嘉宾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褚宸舸 陕西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 王龙 陕西省戒毒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 尚武 2025年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为提高公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本报特邀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相关负责人和高校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毒品的危害,以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记者:经过多年宣传教育和严厉打击,吸毒会成瘾众所周知。但是,吸毒的危害绝不仅仅是成瘾。请概述其危害,以及如何做好防范? 褚宸舸: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从个人角度来看,吸毒成瘾属于复发性的脑病,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会导致人格扭曲,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或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从家庭角度来看,吸毒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庭功能受损。从社会角度来看,吸毒败坏社会风气和公序良俗,会消耗巨额社会财富,易导致肇事肇祸,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防范毒品,首先,要筑牢自我防线。个人是抵御毒品侵蚀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口。因此,每个人都应强化对毒品伪装性的辨识能力,坚决拒绝陌生人递送的不明饮品、香烟等。其次,要建立健康的情绪疏导机制。吸毒行为极易由“缓解焦虑”产生,个人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可有效降低成瘾风险。最后,要树立“拒绝第一口”的底线意识。吸毒的口子一旦打开,想要收住非常困难。 记者:我们知道,禁毒领域的“暗战”是非常隐蔽而激烈的。请问当前我省毒品犯罪呈现哪些新趋势,打击毒品犯罪面临哪些新挑战? 王龙:通过长期高压严打、综合治理,全省毒情形势总体可控。但受国际毒潮泛滥大环境影响,省内禁毒斗争形势依然复杂,毒品违法犯罪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是毒品滥用结构更加复杂。毒品滥用种类由传统的海洛因、冰毒向更易获取、价格更低、效果相似的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成瘾性物质转变,大麻及大麻制品、合成大麻素、“笑气”、丁烷等滥用问题明显增多。二是制贩毒活动日趋隐蔽。“互联网+电子支付+物流寄递”等非接触式毒品犯罪方式已成新常态。同时,个别具有生物化工背景的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非法研制生产非列管成瘾性物质,对缉毒侦查工作提出新挑战。 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零容忍”,深入开展“清源断流”行动,对毒品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力求斩链断根、除恶务尽。 记者:吸毒成瘾是吸毒人员戒毒面临的最大挑战,战胜毒瘾靠什么? 尚武:吸毒者要戒除毒瘾,除了要进行生理脱毒,还要给予心理干预,消除其心理依赖。同时,需要家庭关怀和社会帮扶。因此,戒除毒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吸毒者自身要有顽强的意志力,还需有社会各方的通力协作。因此,我想要告诉大家:远离毒品,永远别碰第一口。毒品没有“侥幸”,一次尝试就会毁掉一生。战胜毒瘾不是只有意志力就可以,戒毒之路异常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认清危害,远离毒品。 记者:现在毒品的伪装性和诱惑性更强,青少年应该如何预防和抵制毒品? 尚武:毒品是全球性公害,青少年是毒品预防的重点人群。青少年因其好奇心强、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成为毒品的受害者。因此,青少年要主动通过课堂、禁毒宣传、官方媒体等学习毒品知识,了解毒品的种类、危害和成瘾机制,特别是对以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第三代毒品的伪装性、迷惑性加强学习掌握。不要轻信“吸毒减肥”“偶尔吸无妨”等谎言,不要搭理“毒品能治病”“免费请你吸”等鬼话,不被“潮流体验”的“画皮”所迷惑。家庭要织密监护网络,父母的榜样作用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家长要掌握吸毒行为的一些特点,及早发现和干预。如发现青少年吸毒或出现药物滥用行为,可寻找专业机构进行正确戒治。 记者:禁毒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广泛配合和大力支持。在防范打击毒品犯罪方面,公安机关等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还需要做好哪些“功课”? 褚宸舸: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做好禁毒工作,要构建法治化缉毒防控体系。公安机关应当建立跨部门禁毒大数据平台。行政部门应当落实全链条监管,严格管理精麻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法院、检察院要深化行刑衔接与量刑规范化。各级党委需统筹禁毒社会工作队伍,提供专业干预服务。社区须建立宣教执法联防网络,强化娱乐场所监管。社会各界应激活专业化协同力量,尤其是群团、社会组织要加强宣教。唯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打好打赢禁毒人民战争。 【陕西日报】如何防范毒品?记者对话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06/26/content_910780.html
Since 1999, a Philippine military vessel built during World War II has been grounded at the Ren'ai Jiao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 says that by doing so, the Philippines gravely violated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What is the vessel? And why it is there? CGTN reporter Zheng Yibing explains. 【中国国际电视台】我校潘俊武教授接受CGTN采访 解析仁爱礁争端法律实质 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6-19/Dark-side-of-the-grounded-Philippine-ship-1EkvduLK8j6/p.html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佼 记者 冯丽)近日,一堂特殊的“大思政课”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火热进行。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示范活动,以“知行合一问道智造 经世致用铸魂育人”为主题,师生代表走出校园,深入中国重卡制造业领军企业——陕汽控股,在产业脉搏中感知时代精神,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 在陕汽控股展厅,厚重的历史展品与炫目的多媒体互动交织,师生们沿着企业发展的时间轴,触摸中国民族工业从艰苦创业到创新引领的壮阔征程。当一件件见证峥嵘岁月的实物和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场景共同呈现时,师生们深刻领悟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创新驱动、追求卓越”的澎湃动力。 “展厅里那些斑驳的老设备和现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形成鲜明对比,让我真切理解了什么是‘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伍莎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一代代建设者的拼搏与坚守,“这份精神财富是思政课最生动的注脚”。 “伟大的成就背后是伟大的精神。”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燕福民聚焦价值转化,“作为新闻人和教育者,我们的使命在于将这些蕴含在‘大国重器’‘工匠精神’中的‘硬核’价值,转化为有温度、能共情、易传播的生动叙事,赋予思政教育更强大的感召力与渗透力。” “当青年学生亲眼目睹了理论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精神如何凝聚成力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和冲击力,是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表示。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将课堂延伸到企业一线,让思政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陕汽车间轰鸣的生产线,成为诠释“大国工匠”精神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生动教材。这正是西北政法大学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创新实践——以行求知,以知促行,在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深度融合中,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当天,西北政法大学“大思政课”育人实践基地、全媒体人才实训基地在陕汽控股正式挂牌成立。据悉,近年来,学校积极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通过构建涵盖红色文化、法治实践、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多领域的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红色法治研习之旅”等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品牌,构筑起知与行融合、校内外联动的立体育人体系,使得青年学子将爱国志、报国情融入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青春实践蔚然成风。 作者:张佼 冯丽 【中国教育新闻网】触摸“自力更生”的时代脉动——西北政法大学师生在陕汽探寻“知行合一”育人密码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506/t20250624_2111362064.html
6月13日上午,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成典礼暨西法大“法宝 AI 实训营”开营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隆重举行。这是继1月4日校企战略合作签约后,双方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 "技术研发 + 人才孵化" 双轮驱动的法律 AI 生态在西北地区正式落地,开启“技术赋能法律”的西北实践新纪元! 仪式开始,由北大法宝总监郭璐主持开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致辞。范校长全面肯定了北大法宝的法律专业性,内容丰富性,是国内法律数据库的先行者,与众多法学家均有深入合作,在当前的人工智能和AI领域也有众多创新。他提出,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为西法大的法学教育,法学科研,人才培养,及老师的课题研究都能起到深入的沟通合作机会。西法大图书馆与北大法宝的合作已有20年之久,希望未来能够更深入的利用北大法宝和人工智能开展科研工作和学习。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随后在致辞中指出,北大法宝西安分公司乔迁西北政法大学,成立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双方战略合作的载体,更是法律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西北实践基地,为区域法治建设与科技发展提供支撑。未来北大法宝将致力于从“搭建法律科技实践平台,培养懂法律、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推动产学研融合,与服务法治建设“三方面努力,持续加强校企合作,用技术赋能法治,用实践检验创新。致辞结束,范九利校长与赵晓海总经理共同为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剪彩揭牌,并与各位到场师生合影留念。 落成仪式后,西北政法大学“法宝AI实训营”开营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顺利举行。北大法宝赵晓海总经理做题为《大语言模型对法学的影响与法律人工智能应用实践》讲座,范校长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活动初始,北大法宝总监郭璐介绍西法大 “法宝AI实训营”安排,自5月起截至目前,已有298名同学加入到今年的线上AI特训活动,7月将继续随暑期学校开展实训活动,共同培养法律+科技复合型人才。北大法宝赵总结合其深厚的行业经验与北大法宝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北大法宝依托海量法治数据资源构建的完备智能体系,重点展示了其建设的法治知识图谱平台与大模型能力平台;并从法学教育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律知识工程的演进和法律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与未来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国际法律科技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在此背景下,法学领域迎来重塑机遇,但高校在有效利用大语言模型 ( LLM )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应对大语言模型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和与会老师同学详细阐释了北大法宝的见解。 至此,本次仪式完美落幕,各位师生和法宝同事共同见证了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落成与校企合作的深化,也感受到了法律与科技碰撞的无限可能! 【北大法宝】北大法宝西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成典礼暨西法大“法宝AI实训营”隆重举办 https://mp.weixin.qq.com/s/OMqisgqYlqrwzYSdQLmTEA